代表风采

魏小英:高举火把,甘做学生坚定信仰的引路人

魏小英,女,中共党员,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专任教师、“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魏小英同志醉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守在思政工作一线20年,任劳任怨,努力工作,用真心、耐心、爱心、细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19年以来,先后获得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三等奖,负责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获省级示范课程立项,负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获四川省魅力社团称号,负责的组织育人项目《以课带团,五育并举——建优质青马工程》获四川省第三批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建设立项,负责的典型案例《课团联动,共助成长——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计划》成功入选四川省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参加比赛获省级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最佳导演奖一次。同时,获得学院“南职名师“课程开发能手”、“师德标兵”、“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敬业爱生,勇做课堂教学改革的先行者

承担《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与法治》和《概论》3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每周20余学时,学年工作量居全院之首。从教20年,始终把“想学生所想”当做从教的最高准则,工作中坚信无私奉献为人梯、坚定举止垂范为师表、坚守爱生如子胜骨肉的工作态度,长期坚持上课“三部曲”:一是走进学生生活圈,知学生所想;二是参与专业建设,晓学生关切点;三是吃透教材,造学生喜爱的课堂。探索了以强化过程评价的“235”思政课考评制度,率先在学院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进了基于“提取、聚焦、整合、牵引”方式下的专题教学改革,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线上教学模式改革,进而引领全院思政课线上教学模式改革。

勇于创新,为思政金课建设倾尽智慧

2017年担任“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以来,积极投身“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创新运用“三团一体、六化融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将“形势与政策”课程打造成思政金课。该门课程先后被确立为院、省级示范课程,带领课程团队先后获得四川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和三等奖,指导教研室多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获省级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获省级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听作品推选展播活动荣获二等奖和最佳导演奖,现已形成“思政热点面对面”、“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学生讲思政课”等课程品牌活动,负责的“三团一体、六化融通: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实践”工作案例获学院“三全”育人典型案例特等奖,课程建设情况多次被中国教育新闻网、四川新闻网、南充新闻、今日头条等媒体报道。本人也因此被学院授予“课程开发能手”和“优秀教研室主任”称号。

不忘初心,呕心沥血为党育苗

坚持以“青年引领青年、青年带动青年、青年与青年互促”为指导思想,创新运用“课程+社团联动”育人模式,推动“形势与政策”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工程互促互进。自2012年以来一直担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社的指导老师,通过将两大社团确立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助学团的方式,引领学生积极投身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社团会员自身通过理论宣讲、读书会、红色文艺汇演、运营课程公众号、抖音号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洗礼,同时引领全校其他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朋辈引领。初步形成“青马杯”、“青马读书会”、“芳华宣讲团”三大学生思想引领品牌活动,两大社团也成为南充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主力军,年年被评为优秀社团,现有会员8000多人,入会率达80%,被中国网、党建网、形策网等媒体报道。

甘于奉献,助力大思政课建设

推进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小龙小学、朱德故居、邓小平小平故居等建设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育人“双基地”十余个,策划“走近伟人”、“变废为宝T台秀”、“乡村振兴助力人”等综合实践活动上百个,助力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负责的育人“双基地”综合实践活动教程获重点教改项目立项,参与策划的专业课程已有多个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积极开辟大思政课育人新阵地,先后建立公众号“南职小马”、视频号“南职小马”、抖音号“南职小马君”,累积获赞十余万。

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带动教学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以科研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努力做到教中有研,以研促教,以教启研,教研相长。早在2017年就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课题的系列研究,该课题历经5年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个子课题获得省、市、院级课题立项。科研不是尽头,科研是为了教研,进而带动教学。近年来主动将科研收获融入教学研究,多个教改课题获院级教改重点项目立项,如“高职院校育人双基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三全育人视域下全课程育人主渠道地位作用探索与实践”。2019年以来,主持参与的省、市、院级课题十个,参与编写教材三本,专著一部,专利一项,论文十余篇,曾多次获得科研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