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土木与建筑工程系于2005年建系,开设有工程造价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建筑设计专业、城乡规划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等8个普通专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五年一贯制专科专业,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等2个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与西南科技大学联合办学,开设有建筑经济管理、交通土建等两个应用型自考本科专业,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000余人。形成了从规划、设计、施工、造价等为特色的专业体系,涵盖城镇规划、房屋建筑设计、建筑施工技术、造价管理、道路桥梁交通、水利水电等综合土木工程专业群。建立了以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省级示范性高等院校建设项目工程造价专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为代表的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

土木与建筑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49人,专业群专任教师44人,其中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11人,讲师(含工程师)11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9人,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35人。其中“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有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4人、一级注册岩土工程师1人、一级注册建造师4人、二级注册建造师13人、二级注册建筑师2人、注册监理工程师2人、注册造价工程师2人、注册全国造价员8人。教学团队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能力,近三年已完成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4门,主编特色教材5本,院级精品课程6门。教师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60余篇,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建筑业属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2014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03%,2015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18.1 万亿元。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西部大开发、智慧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等战略国策的实施,建筑业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民生证券研究报告称,目前各地方“一带一路”拟建、在建基础设施规模已经达到5万亿元左右,跨国投资规模约524亿美元。

2.2014年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川府发〔2014〕30号)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超17000亿元,比2010年“翻两番”。” 2016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川府发〔2016〕12号),提出“将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动建筑业企业与专业院校合作,着力培养一批企业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随着我省“三大战略”的实施,建筑业转型升级及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全省建筑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持续高涨。

3.从成渝经济圈来看,《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城乡建委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意见的通知》(渝府办发〔2014〕176号),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区县和示范基地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建〔2015〕416号),《关于加快钢结构推广应用及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渝府发〔2016〕2号),从行业密集的文件精神来看,建筑业在重庆市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4.南充市2015年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南府办发〔2015〕14号)提出:“坚持把建筑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培育,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超900亿元。”,实现在2015年全市建筑总产值486亿元的基础上翻一番。省政府正式印发《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南充要进一步增强南充城市综合辐射支撑能力,发挥开放、创新发展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连接成都平原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的桥头堡。在具体规划中,无论是产业培育,还是交通运输网络、能源、旅游、现代金融、水利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电力、信息网络等建设,南充都处于核心地位。南充市“155”发展战略中,建筑业作为发展载体是必不可少的。南充市建筑业的发展空间大,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强。

5.目前国、省、市政府及部门均在开展建筑业转型升级、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布局,其转型升级、产业现代化布局的核心,以技术进步提升产业水平,带动产业优化升级。从而突出了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过人才“换血”,促进建筑业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集成的转变。从2015年第四季度来看,建筑工程技术方面的人才仍然是建筑企业增员的主要对象。根据最新的招聘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量较2015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1.3%。

(二)建设基础

1.人才资源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水平较高。系现有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5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3人,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1人,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4人,国家一级注册造价工程师2人,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3人,国家二级注册建造师20人,师资专业门类齐全。多数教师具有多年工程实践经验,人才资源十分丰富,利于科技人员的补充和人力资源共享。

2.项目组主要成员

项目主要成员一览表

序号

姓名

年龄

职称

研究方向

1

苏登信

44

副教授、高工

建筑施工技术

2

李秋虹

34

讲师

建筑设计

3

董武

54

副教授

建筑设备

4

陈德先

53

副教授

建筑结构

5

罗凌云

46

工程师

建筑设计

6

张富

42

高级工程师

建筑结构、岩土工程

7

曾娟

28

助教

建筑工程技术

8

罗忠燕

33

助教

工程管理

9

鞠蓉

29

助教

工程造价

10

张勇

29

助教

土木工程

11

唐欢

27

助教

土木工程

12

蒲升东

30

助教

工程管理

13

邓科

28

助教

建筑设备

14

赵圆凯

28

助教

土木工程

15

李茂尧

29

助教

土木工程

16

李欢

29

助教

工程造价

17

周靖东

33

讲师

工程造价

18

李殷龙

29

助教

土木工程

19

程代兵

30

助教

工程造价

20

杨军

35

助教

建筑结构

21

王静杰

45

讲师

建筑工程技术

22

侯晓梅

57

高级工程师

工程造价

23

严先辉

31

助教

道路桥梁工程

24

王强

30

助教

土木工程

25

王朝兴

45

工程师

建筑工程技术

26

张利

32

讲师

工程测量

27

魏山林

52

高级工程师

公路及市政公路

28

崔军

48

高级工程师

建筑结构

29

杨硕

34

讲师

土木工程

30

刘智勤

46

讲师

土木工程

31

袁静

35

讲师

城镇规划设计

32

阙瑜

30

助教

工程测量

33

陈才

31

助教

土木工程

34

蒲云川

29

助教

土木工程

35

谭炜

36

讲师

建筑设计

36

唐辉

30

助教

工程管理

37

宋铭明

34

讲师

工程测量

38

王萃

32

讲师

土木工程

39

李秋宇

31

讲师

土木工程

40

胡媛媛

30

助教

土木工程

41

黄海平

45

副教授

土木工程系

42

陈松雪

45

高级工程师

建筑结构(校外专家)

43

曾取平

42

高级工程师

建筑结构(校外专家)

44

程学乾

40

高级工程师

岩土工程(校外专家)

45

邱大翔

41

高级建筑师

建筑设计(校外专家)

46

唐军

44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建筑鉴定加固(校外专家

47

汪洁

42

高级工程师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校外专家)

48

黄光晶

40

高级工程师

岩土工程(校外专家)

49

王天奎

41

高级工程师

建筑施工(校外专家)

50

严忠勇

45

高级工程师

建筑施工(校外专家)

51

涂学成

35

高级工程师

BIM(校外专家)

52

余志明

46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建筑施工、建筑管理(校外专家)

53

张进

40

高级工程师

建筑、结构(校外专家)

3.技术支持

我系与省内外众多行内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得到众多一线专家的技术支持,主要合作企业如下:

1).西部建筑抗震设计研究院

2).四川鼎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3).四川前锦岩土有限责任公司

4).四川晨阳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5).阆中市建筑勘察设计院

6).四川空间信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7).华西集团四川省第十五工程公司

4.实验实训设备

经过几年建设我系实验实训设备已具备相当规模,以互联网+为依托,现正构建高级虚拟仿真中心。已初步建成集工作实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已经能单独承担相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总体实施方案》和学院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主线,将建筑产业研究院建设成能真正服务学校和地方的科研机构。

(二)建设目标

以现代工程建筑方式、工法、技术变革为基础,以学院“1210”发展战略布局为平台,以“服务南充、拓展成渝、放眼全国”的定位,对接区域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构建校、行、企“三元”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教育标准、职业标准、职业岗位标准为“度”,以双证制教育为引领,构建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多途径、多方式强化师资建设,以建筑产业信息化发展,构建基于实景、虚拟仿真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条件,不断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

三、建设内容

(一)机制体制建设

在学院政、校、企“三元”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引领下,本着产校融合、校企合作的原则,积极探索校、行、企“三元”合作模式、政策保障、资源共享、文化融合的体制机制,构建校行企“三元”合作办学的体制机制,为人才模式、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地方产业能力建设等奠定基础。

(二)师资队伍建设

以大师工作室建设为依托,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效果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一个优秀教学团队。通过校行企“三元”合作,鼓励专业教师考取相关执业资格证书,争取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升职业素质水平。

(三)服务社会经济能力建设

社会服务历来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一起被公认为高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的基本职责与使命,也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依据。通过成立南充建筑产业研究院,可以涵盖我校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建设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学科的科研资源,将优势力量集中到一起,针对区域经济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开展跨学科研究,为我校科研资源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搭建一个重要平台,从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学校发展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科研能力建设

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是产生科研成果、培养学校科研领军人才的基本途径。从我校的现实情况来看,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建设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学科的科研成果没有很好地根植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土壤里,客观上存在着大学的智力资源游离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外的现象。以南充建筑产业研究院为主导,为我校科研人员搭建与现实工程实践对接的平台,可以帮助我院科研人员扩展科研视野,提高科研素质,发现科研问题,从而在国家和区域经济实践中凝炼出若干学术研究方向,培养相关学科的科研领军人才。

(五)新技术的开发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相当成熟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施工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传统的施工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因此,新技术的开发以及研究是“南充建筑产业研究院”工作任务之一。

(六)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

未来十几年,是我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国之路,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南充建筑产业研究院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七)学生兴趣班的建设

学生兴趣班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作为专业课程改革的生长点,以其全新的课程理念和实施方式,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观念,给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鲜气息。它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

(八)与建筑公司的合作

“南充建筑产业研究院”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利益共享”的原则,为学院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与企业形成资源共享、人员互动、双向介入、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学校本着资源共享、实现双赢的原则,通过引进企业的设备、技术、销售、培训业务等,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企业在实现自身工作任务的同时,接受学生的专业实训,使学生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化转换,更快地融入到社会中去。

四、保障措施

(一)建设机构

校行企“三元”合作,共同参与,建立建设委员会,全面指导机构建设工作,为研究院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保障机制

在建设过程中,实行项目负责制,任务层层分解到人,全员参与,绩效考核。项目资金实行“统一规划、专款专用”,对建设任务、资金调度和使用,实行过程管控,确保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五、实施步骤

1 建设任务分解表

重点建设内容

2017年上半年

2017年下半年

2018年全年

2019年全年

1.机制体制建设

初步确定“研究院”建设方案。

完善“研究院”建设方案。

继续完善“研究院”建设方案。

实质性推进“研究院”建设方案各项内容。

2.师资队伍建设

1.送教师到企业或相关单位培训。

2.系上聘请行业专家或组织本系经验较强的老师进行自培。

3.完善并落实“双师”型校企互聘共用管理制度。

4.完善双导师标准与职责。

1.送教师到到企业或行业进行培训。

2.系上聘请行业专家或组织本系经验较强的老师进行自培。

3.继续完善并落实“双师”型校企互聘共用管理制度。

1. 送教师到科研机构培训或参加国家学术会议。

2.组织校企技术人才交流座谈。

3.师资队伍有明显改善。

1.送教师到企业或相关单位培训。

2.培养本系的专家学者,组织教师到企业去讲学。

3.服务社会经济能力建设

1.初步确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初步方案。

2.初步确定服务机制体制。

3.初步确定社会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4.初步制定服务细则,服务流程,实施要求。

1. 完善确定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初步方案。

2.确定服务机制体制。

3.确定社会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

4.确定服务细则,服务流程,实施要求。

1. 初步进行社会服务。

2.对社会服务效果进行评价。

3.根据服务需要,调整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内容。

3.总结并修改完善社会服务实施内容。

1、全面进行社会服务并取得相应成效。

2.后期扩大建设规模,服务辐射面逐步扩散,服务地方经济。

4.科研能力建设

1.初步确定科研方向。

2.初步建立科研任务目标。

3.送教师参加学习,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1. 完善科研制度建设。

2.完成科研奖励制度。

3.继续派送教师参加学习,提高科研水平。

1. 取得3-5项科研项目成果。

1. 取得4-6项科研项目成果。

2.力争科研能获得奖项。

5.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建设

1.初步构建大师室工作机制体制。

2.制定技能大师工作室规职责和要求。

1. 完善构建大师室工作机制体制。

2.完善大师工作室职责和要求。

3.建立各专业相关咨询服务。

1..技能大师工作室起到一定成效,能独立进行相关咨询服务。

2.根据业务需要,继续完善工作室相关制度及服务方式。

1、进一步扩大技能大师工作室咨询服务业务。

6.学生兴趣班的建设

1.初步构建学生兴趣班机制体制.

2.确定各兴趣小组指导教师。

3.初步拟定兴趣小组管理办法。

3.组织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1. 完善构建学生兴趣班机制体制。

2.完善兴趣小组管理办法。

3.各兴趣小组指导教师相互交流,总结并讨论兴趣小组学习内容,提高兴趣活动质量。

1. 学生兴趣班有一定规模,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拓展兴趣小组种类,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小组积极性。

1.扩大学生兴趣班规模,学生的就业面明显提高。

7.特色与创新

8.与建筑公司的合作

1.创新机制体制建设。

2.初步构与企业合作相关机制体制。

3.开展校企合作项目。

1. 完善机制体制建设

2. 完善构与企业合作相关机制体制。

3.与企业合作制定校企合作制度。

1. 创新内容明显。

2. 与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制度。

3.参与企业发展规划,深化校企合作。

1.开发研究创新项目。

2.发展新企业,与更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六、经费预算

2 资金预算表(2017年)

项目

资金预算(元)

基本科研业务

35000

学术交流研讨费

15000

科研队伍培养费

7000

其他经费

3000

合计

60000


七、建设预期

(一)项目效益

1.科研力量服务于区域建筑行业发展

1)研究院提供工程管理、咨询服务、方案设计;也可为工程施工项目提供施工技术指导,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编写塔吊、脚手架、模板等的专项施工方案。对施工中的技术难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参与解决。对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提出预防措施。

2)研究院提供工程设计及咨询服务,帮助策划建设方案,实现建设方对房屋的使用、美观、经济要求,使拟建房屋的设计满足建设方要求并符合城市规划及与环境谐和。

3)研究院提供施工安全教育以及施工现场重大安全VR体验服务。接受相关企业的委托,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4)研究院提供培训服务,接受建筑行业培训机构的委托,对建筑从业人员进行岗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继续教育培训。

5)研究院提供BIM技术及其他新技术培训咨询服务。

2.锻炼科研队伍,培养科研领军人才

坚持以项目研究为基础,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实施“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建立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紧密结合的机制。对于成果突出的科研人才,进行跟踪关注。对接学院“3050”人才培养战略,加快教学名师与优秀中青年教师人才培养;积极承担各级科研项目。

继续做好科研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的“筑巢引凤”、“孵化器”作用,把科研平台建设成新型的智慧和人才高地,吸引和造就一批科研领军人才。

3.推进校企合作,拓展科研和教学资源

通过成立南充建筑产业研究院,发挥其在校企合作中的纽带作用。研究院可以组织我系建筑、结构、造价、道桥、水利水电、测量、施工管理等各方面的科研资源,实现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全面对接,这样可以突破以往校行企合作中行业企业与单个教师、项目与单一学术团队的低端合作模式,将行业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从项目层面或产品层面提升到初始决策和总体设计层面,从而实现科技和需求的结合、技术和资本的结合、人员和项目的结合。同时,这种全面、广泛的校行企合作关系也可以为学校的合作教育等拓展空间。

4.参与企业项目,提升学校影响力

通过成立南充建筑产业研究院,可以整合学术力量,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参与企业项目、发展教育培训、推动人才输送等各种渠道参与区域建筑行业的决策,从而提升学院在地方建设与建筑行业的影响力。

(二)远景规划

1.提高教师专业教学及科研水平

 2.提升学院产业服务能力、提高学院知名度

 3.为学院引进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4.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等科研项目立项与研究。

 5.成立二级独立企业,服务于学院及地方经济建设


版权所有: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系
网站维护:现代教育中心
学院地址:南充市高坪区小龙宏发路